
【东湖有约】第9周国旗下讲话:九九话重阳,温情暖金秋
待到重阳日
还来就菊花
重阳节习俗
重阳佳节将至,为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,增强学生感恩意识与社会责任感,我校于10月27日早晨举行了以“九九话重阳,温情暖金秋”为主题的国旗下讲话活动。本次活动由德育处主任林广波老师主持,校学生会主席、高二(6)班班长钱皓晨同学主讲,全体师生共同参与。
钱皓晨同学从重阳节的历史渊源与文化内涵入手,介绍“重阳”名称的由来及其作为“老人节”的现代意义。他结合当下社会现象,指出部分年轻人热衷于过“洋节”而忽视传统节日的倾向,并强调,正是老一辈人以青春与汗水为国家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。呼吁同学们尊老敬老,一句问候、一次陪伴、一杯热茶、一通电话,都是对老人最温暖的关怀。鼓励同学们将敬老之心化为365天的自觉行动,让尊老之风成为校园乃至社会的常态。
林老师以“愿时光优待,亲情不老”作结,表达了对天下长者健康长寿、幸福安康的诚挚祝福,也唤起全体师生对亲情与生命的深刻思考。
【附发言稿】
九九话重阳,温情暖金秋
高二6班 钱皓晨
尊敬的老师,亲爱的同学们:
大家早上好!
“独在异乡为异客,每逢佳节倍思亲。”
重阳节是我国古代传统节日,《易经》中把“六”定为阴数,把“九”定为阳数,九月九日,日月并阳,两九相重,故而叫重阳,也叫重九。因“九”是数字中的最大数,是久长久远的谐音,因此九上又九、九九重阳,含有长长久久、长寿尊贵的隐喻。因此我国把每年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也定为老人节。
“待到重阳日,还来就菊花。”
重阳节文化源远流长,在重阳节这一天,人们会登高赏景、赏菊、遍插茱萸、吃重阳糕、饮菊花酒等,重阳节也被称为重九节、晒秋节、踏秋节等,是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之一。
“莫道桑榆晚,为霞尚满天。”
我们周围存在热衷于过洋节,对自己身边的传统节日往往不在意、不重视、甚至忘怀的不良现象。然而,就是我们不以为然的老年人,他们以满腔热血,把青春和汗水献给了国家;以无私大爱,为工业化转型、经济腾飞奠定了坚实基础。而今他们渐渐老迈,我们更应该尊敬他们,关爱他们。尊老爱老不仅是人性之美、家庭之美、和谐之美,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。让老年人的夕阳更红、桑榆更美、晚年生活更幸福,更是我们的义务和责任。
深情不及久伴,厚爱无需多言。
温馨的呼唤,质朴的微笑,真诚地问候,简约的礼物,都是老人们最踏实、最绵长的幸福注脚。敬老的仪式感,藏在主动为老人端杯茶、倒杯水,唠唠家常、谈谈琐事,洗洗碗、拖拖地、扫扫庭院,捶捶背、揉揉肩,放松身心,常打打电话、常回家看看等一系列小事里。重阳不是单一的敬老符号,而是时光里最温柔的提醒——趁秋光正好,多陪陪把我们捧在手心里的人。
作为新时代的高中生,请接过尊老爱老的接力棒,将关怀融入日常,把温暖写进岁月。愿尊老不仅成为重阳节的独特风景,更化作我们365天的自觉行动。秋高气爽、云淡风轻,愿天下每一位长者都能被岁月温柔以待,被我们真诚挂怀。让尊老之风,遍吹华夏大地;让敬老之情,温暖人间四季。
最后,衷心祝愿所有的老人们健康长寿,幸福安康!
撰稿:德育处
审核:刘 婷
摄影:德育处
编辑:卢 莹
相关信息